道路两旁的智慧灯杆上播放着惠农政策视频,手机扫一扫村务公开栏上的二维码就能进入“微冲敏”平台,党务、村务、村集体“三资”等情况一目了然……这是防城港市防城区华石镇冲敏村通过“互联网+监督”绘就的乡村善治图景。 “以前受场地限制,信息公开不及时。现在好了,只用扫二维码就能随时随地了解村里各项工作情况,真的很方便!”最近,华石镇纪委干部在冲敏村进行回访时,群众纷纷点赞村务公开工作。 此前,在华石镇纪委的指导下,冲敏村依托智慧广电固边工程,把权力运行、村集体产业发展、村级项目实施等信息从“墙上”同步展示到网上,拓宽了基层监督渠道,让农村集体资产在阳光下运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2023年以来,防城区纪委监委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小切口”推动“大整治”,选取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小微权力运行中的廉政风险点作为切入点,重点围绕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集体财务收支、集体资产资源分配处置、村务公开等方面强化监督,打通村级权力运行监督“最后一米”。 防城区纪委监委督查组深入珠河街道那天花村,向村干部了解村集体经济项目运转、收益及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防城区纪委监委 供图 “扶隆镇西江村党支部书记翁某某多次违规组织本村‘两委’干部聚餐,将所花费的4000多元以会议费、扶贫经费、清洁乡村经费等名目报销,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今年2月,防城区纪委监委对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进行通报。 “在村一级,内部管理无序、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个别村干部正是抓住这些漏洞,随意处置村集体资产。”防城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黄世锋介绍,有的村没有专门的会计、出纳,没有集体账户;有的村财务人员更换频繁,交接不及时全面,造成“家底”不清、账目不全、账物不符,甚至出现长期不做账、无账可查的情况。 村干部处于群众工作一线,一般违纪违法虽然涉案金额不高,但危害不小。守好村集体“钱袋子”,构建小微权力监督体系是关键。 防城区纪委监委畅通“信、访、网、电”举报渠道,线上发布通告,公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阶段性成果,线下发放监督卡,公布举报电话。同时,把信访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联合防城区民政局、教科局、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在那梭镇开展“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公开大接访活动,广泛收集村集体“三资”问题线索,并建立专门台账,对问题线索进行梳理研判、分办转办、跟踪督办;对信访举报、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移送的涉及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线索进行“回头看”,加大处置力度。 只有监督沉下去,问题才能浮上来。防城区纪委监委联合组织部、乡村振兴局、财政局等部门,通过“室+组+地+职能部门”模式,深入镇村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强化对集体资源资产出租、出借、处置不规范,长期出租收益不入账,私设“小金库”及村干部在处置集体资源资产中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违规侵占等问题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深挖彻查、快查快办。2023年以来,防城区纪委监委查办涉及“三资”案件8件,给予8人党纪政务处分。 “你们这样做是不符合流程规定的,要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村财务人员的培训。”2023年6月,防城区纪委监委督查组对茅岭镇某村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督检查,发现村里一笔出售海红米的款项未直接对公转账,村集体账户监管存在风险,于是,茅岭镇纪委及时对村干部进行警示教育。 此外,防城区纪委监委还推动职能部门指导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机制。目前,防城区所有的村委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均完成代理记账管理,实现统一账簿设置、统一资金账户、统一报账程序、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档案管理,切实堵住村集体“三资”监管漏洞。(区纪委监委 马祎颖) 编辑:马祎颖 |